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1 18:58:26
◎丁一凡認為,當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尤其是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無論匯率如何波動,美國對這些商品仍有大量需求,因此美元貶值及人民幣升值導致的匯率波動,并不會顯著削弱其出口競爭力。
◎丁一凡認為,近年來,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不斷擴大,出口優勢不斷鞏固,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其價格優勢,而是產品本身具有優越性而不可替代。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旭
丁一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是法國波爾多大學法學院政治學博士,曾在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做過訪問學者,并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的副所長。
丁一凡對匯率問題、環境保護、國際貿易等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曾發表過有關經濟全球化、歐元、知識經濟、國際金融危機等專著7部,發表過學術論文數十篇。
近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50個基點。這一降息決定將對我國進出口企業產生什么影響?中國的外貿企業該如何應對市場的新變化?
在9月20日于北京舉行的第八屆太和文明論壇國際關系分論壇期間,圍繞上述問題,丁一凡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
NBD: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貿易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國是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規模僅次于美國。請問美聯儲降息將對我國進出口企業產生什么影響?
丁一凡 圖片來源:主辦方
丁一凡:美聯儲降息通常會引起美元的貶值,繼而帶來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過去常說人民幣升值一般會對中國的出口產生負面影響,但這一觀點放到現在并不完全適用。
當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尤其是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無論匯率如何波動,美國對這些商品仍有大量需求,因此美元貶值及人民幣升值導致的匯率波動,并不會顯著削弱其出口競爭力。
NBD:為何說中國出口商品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近年來,中國出口產品有哪些新特點和新趨勢?
丁一凡:近年來,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不斷擴大,出口優勢不斷鞏固,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其價格優勢,而是產品本身具有優越性而不可替代。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我認為,中國電動車行業近年來的高速增長并非源自傳統汽車制造業的推動,而主要是受到互聯網企業和互聯網思維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造車新勢力如蔚來、小鵬等,背后的投資力量多源自互聯網領域,這些企業創始人及投資人具有的互聯網基因促使他們將電動車視為一個智能移動終端,而非單純的交通工具。
另一方面,傳統車企如比亞迪成功進行了轉型,從單一的電動車生產轉向融合更多智能化、互聯網化功能的產品開發。所以,如今的中國電動車被賦予了超越駕駛的基本功能,更像是智能手機在出行領域的延伸,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使用體驗。
相比之下,歐盟和美國雖然也涉足了電動車領域,但并沒有使用互聯網導向的模式造車,因此中國電動車行業憑借制造技術優越性和產品創新性,如智能化、網聯化特點,實現了超越傳統汽車制造的產業升級,產品也因此受到國際市場的高度認可,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領先地位。
NBD:日前,美國確定對部分中國制造的產品提高關稅。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和地緣政治風險,中國外貿企業應如何應對?
丁一凡:一方面,中國企業應積極探索與全球其他地區如歐洲、東盟等企業的合作機會。另一方面,在當前科技革命背景下,中國傳統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可以為其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這一轉型過程雖極具挑戰,涉及廣泛的數字技術應用及傳統產業改造,而且可能涉及企業間重組等,卻是實現產業升級和競爭力提升的關鍵路徑。
NBD:目前,全球產業鏈格局正加速重塑,全球經貿格局或將經歷劇變。與此同時,今年8月我國出口超預期保持高速增長。您認為這種向好的出口形勢在未來能否持續?產業轉移是否會對我國外貿企業產生影響?
丁一凡:現在我國產業轉移只是將部分生產環節從本地轉移到全球其他地區,比如一些生產組裝環節雖部分轉移到越南、墨西哥等成本或者關稅更低的國家,但核心產業鏈仍根植于中國。
舉例來說,近年來中國對美直接出口份額有所減少,但中國占全球出口份額卻在提升,其中,中國對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等國的出口上升。認真觀察中國出口貿易這些年的變化,就會發現原材料和半成品通過東南亞國家加工以后,最終依然流轉進入美歐市場。
也就是說,現在中國與東盟互為最大貿易伙伴,但中國對東盟的貿易出口大部分不是最終產品,而是中間產品。這些中間產品在東盟國家經過組裝,又出口到美國或歐洲。
從全球的貿易統計來看,中國對東盟的貿易出口增加,東盟國家對美國的貿易出口也在增加。伴隨著中國企業“出海”提速,中國和東盟以及拉美的產業鏈融合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強。
NBD:消費、投資和出口被視作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您認為未來這三者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會發生什么變化?
丁一凡: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但也要看到,當前國內消費依舊較為乏力,疫情之后的消費市場并沒有像預期那樣出現強勢復蘇。
從宏觀政策層面來看,當前我國央行購入長期債券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緩解債務壓力,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去杠桿”過程中,要始終注意溫和有序,給予經濟一定的緩沖空間,維持好居民的消費能力,防止因失業率上升等因素導致的償債困難,進而影響整體的消費動力。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